益生菌(Probiotics)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口腔、食道等处,能够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 营养竞争、占位、产生细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维持肠道固有菌群, 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从而进一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肠道内的益生菌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乳杆菌类
(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2)双歧杆菌类
(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3)革兰氏阳性球菌
(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益生菌的功效:
促进消化
调节菌群
产生代谢产物
竞争黏附形成生物屏障
生物夺氧
提供能量促进代谢
益生菌是如何调节免疫功能的?
益生菌能够通过产生有机酸降低肠道pH, 营养竞争、占位、产生细菌素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 维持肠道固有菌群, 保持肠道内菌群平衡。从而进一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
1.益生菌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调节
增强肠道黏膜屏障:
益生菌不仅能刺激肠道内固有菌的生长,而且还能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黏附和侵袭,使失调的菌群正常化,从而增强肠道的生物屏障功能。同时益生菌能与有害菌争抢营养,抑制其生长。
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吞噬细胞包括各种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每天摄入少量益生菌能增强巨噬细胞的作用效果及其他的非特异性免疫反应。
2.益生菌对体液免疫的调节
大量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刺激人类分泌sIgA细胞增殖, 从而使得sIgA水平上升。

3.益生菌对细胞免疫的影响
益生菌对机体细胞免疫的影响, 主要包括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 促进白介素( IL)和干扰素( IFN)等细胞因子的产生。
益生菌与肠道菌群
人体肠道内存在着10万亿个细菌。在这些细菌中,既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好菌”(益生菌),也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坏菌”(病原菌)。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细胞之间存在一个动态平衡的相互作用,肠道菌群一旦失衡,就会引起一系列免疫系统疾病,甚至导致癌症的发生。如果没有肠道细菌的帮助,PD-1免疫药物可能无法起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破坏了肠道菌群,患者或许更容易出现癌症复发,生存期也更短。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促进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肠道菌群,发挥抗癌作用。
益生菌的抗癌原理
-
降解或吸附致癌物,从而减轻其毒性。
-
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激活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抵制癌细胞的繁殖。
-
促进白介素和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产生,利于有益菌的生长。
-
通过改善肠道环境,抑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从而阻止肠内致癌物质的形成。
-
产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化合物,或杀死有害细菌新陈代谢物。 许多研究表明,益生菌有着直接的抗肿瘤效果
服用益生菌的案例:
据报道,49岁的李女士因胃痛数月,食不下咽,呕吐等症状,体重骤降,确诊为胃腺癌,因肿瘤从胃窦到胃 食道贲门,再胃小弯处,直接侵犯胰脏头以及肝十二指 肠韧带。在胰脏远端及脾脏的网膜囊也发现肿瘤。无法 手术,因此在十二指肠进行造廔,放置喂食管。
手术造廔后接受化疗。联合个体化益生菌辅助治疗,改善免疫力,同时进行症状治疗,病情得到很大改善。
结语
在癌症和免疫疾病等领域,调整肠道微生物组来提高疗效是热门研究方向之一,但关于益生菌的争议无疑仍将继续,年初《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和《柳叶刀》子刊也分别发表社论探讨,个体化的益生菌群可能是未来的治疗策略。希望越来越多依靠调节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击败癌症的大门被打开,让患者有更多更好的治疗选择和预后。
警惕!益生菌万万不可随意补!
既然肠道菌群如此重要,益生菌有这么多益处,是不是大家可以放心服用,越多越好呢?
实际上,益生菌的具体菌株千差万别,甚至同一款产品的不同批次,菌株组合也无需保持一致。这意味着,人们吃下去的益生菌可能变化很大。而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和药物的相互作用又各不相同,有些可以协同增强治疗效果,有些则会阻碍药效发挥。
甚至劣质益生菌补充剂还会引起额外的安全问题。比如FDA在2017年度核查了656台生产各类膳食补充剂的设施,发现超过一半有违规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包括产品纯度、成分等不明确,还出现过其他菌群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