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付经理
  手 机:13963590293 18006358665
  电 话:0635-8352167

  传 真:0635-8352167

  网 址:www.lchzgs.com
  地 址:聊城市高新区九州生物产业园

   公司声明:我公司所披露的一切信息、登载的一切文章,其内容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引用,侵权必究!
   公司简介
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救灾协会投资控股,直接服务三农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资1.91亿,占地96亩,厂房12600㎡,生产线6条,从业人员596人,高级技术人才61人,其核心技术就是直接引用日本酵素菌及相关技术,产销华稔酵素菌系列生物有机肥。公司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与信誉,已获取农业部正式登记:即:微生物肥(2005)准字(0166)号。
   尤其自2008年以来,公司与日本酵素世界社深层次合作,与山东省科协,聊城大学农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的专家教授们密切合作,利用酵素菌2号,去粗取精,吐故纳新,在第一第二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优化与升级,相继开发出“保健养生酵素液”“酵素畜禽益生增效素”“酵素鱼肥”“酵素调水剂”“肥水剂”“酵素土壤消毒培肥剂”“酵素土壤修复剂”“酵素菌育苗营养肥”“酵素菌腐熟有机肥”“酵素菌冲施肥”“BYM酵素液(原丰产王)”“酵素菌土壤改良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等第三代系列产品。且年产量达12.68万吨。公司新一代产品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使用本公司产品,具有活土养根,防病抗衰,壮棵丰果,增色提亮,优质高产等良好功效,是当前国家号召发展标准化农业,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首选佳品。



· ACS Cent&nb...
· 肠胃不舒坦,酵素帮你舒缓~
· Cell |癌症患者药...
· Cell子刊:肠道菌群对抗生素如...
· 压力下菌群也会变,维护肠道菌群平...
· 一种肠道微生物(Alistipe...
· 近500位百岁老人揭秘,长寿秘诀...
· 肠道渗漏的细菌碎片影响脂肪代谢
· 川大华西医院胡建昆教授团队在ST...
打造一流园区 促沿淮地区农业创新发展——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经验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2 阅读:518次 【字体:

地处淮河生态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腹地核心区、合肥经济圈重要成员的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位于安徽省淮南市,为典型的沿淮中游平原,是国家黄淮海平原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大县,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为有效激活农业内生发展动能,园区改革创新土地流转,探索农户入股合作开发新机制,激活沉睡的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人力资本,极大释放农村深化改革红利,“村社一体、合股联营”的发展路径为皖北地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积累了经验。

 

图片


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建设情况

 

围绕现代粮食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涉农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按照“一心、五园、三社区”进行空间布局和开发建设,园区已初步建成了“立足淮南、引领沿淮、服务安徽”的农业现代化高地。

 

加大科研投入,增强科技支撑。园区建设以来,始终把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放在首位。三年建设期内,共争取各类科技项目56项,其中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13项,市县级项目36项,各类技术研究开发累计投入1.1亿元,其中,企业投入约0.6亿元。持续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与高校院所建设多形式、紧密型的产业创新联盟、新型研发机构,推动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创新,集聚了一批优秀创新人才,为园区产业多元化、全产业链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园区鼓励“企业独资经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科技特派员创业或专业大户经营、农企合作经营”等经营模式,广辟科技创新投入来源,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市场机制,创新资本联合、资本与劳动力结合、资本与技术联合运营模式。

 

力促成果转化,助力产业升级。园区坚持围绕产业需求推动科技成果研发,引导科技、信息、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要素向园区高度集聚,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以科技成果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底,获得省级科技成果2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5项。建设期内,园区在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下,共引进示范推广新品种45个、新技术48项,示范、推广总面积68万亩,院企合作开展的“畜禽沼液种植水生蔬菜的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新模式研究示范”,形成的“猪—沼—菜”模式在全国推广。

 

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创新驱动。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园区委托安徽农业大学编制了《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和《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拓展农村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示范、成果转化推广和职业农民培训的功能。围绕“一心五园三社区”的建设模式突出规划引领,按照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分园分区建设。核心区突出技术集成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辐射区突出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开发。园区创新性地将科技特派员与企业服务人员有机结合,园区各功能产区的重点企业和产业带均实现成果转化目标明确、科研技术骨干蹲点指导,实现科研成果与生产的无缝链接,真正实现了科学规划引领创新发展。

 

强化人才引育,优化发展环境。园区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科技工作的首位,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中第一要素的作用,面向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在重点行业领域,大力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创新团队,打造优质人才梯队、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强园区技术创新体系的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的智力支撑作用,做好科研成果在园区的转化服务工作,让科研人员待得住,科研成果留得下。突出开发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新技术,合理安排技术创新、技术转化开发和技术推广应用以及企业效益、园区效益与带动农民致富三者协调统一。2020年,园区培养和搭建了多个创新团队和示范人才团队,涉及农业土肥、农业信息、畜禽水产养殖、蔬菜栽培、蔬菜育种、电子商务、品牌、财务、创新创业等多个专业领域,为园区建设提供专业指导。

 

深耕主导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按照粮食产业、蔬菜产业、林果产业、涉农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定位,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着力培育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增强示范区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企业集群”发展路径,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推动园区向产业链中高端延伸。以丁集、凤凰镇沿凤蒙路一线,20余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以及中国科学院亚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印遇龙院士科研团队水生蔬菜沼液循环利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了1.1万亩蔬菜绿色增效示范园;以园区智慧农业与工厂化育苗,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栽培模式应用展示,体验农业与生态采摘,林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等建设了0.9万亩的科技推广服务产业园。依托凤台县园艺场、年丰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果尔多家庭农场、绿咏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展优质梨、葡萄、油桃种植,建设0.35万亩林果产业园。2020年末,核心区入驻企业达79家,产值37.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0家,龙头企业34家。

 

科学精准施策,促进产业扶贫。园区建设中,科学规划,精准施策,助力产业扶贫。在园区内为全县38个贫困村建立了93个扶贫车间,采取代建、代管、代生产、固定分红的方式,为农户进行产业帮扶。针对石台县山区病虫害防治实际需求,园区植保无人机培训基地免费培训22名专业技术人员,帮助组建一支“扶贫专业无人机飞防队”,培育壮大植保龙头企业“石台县惠润农植保专业合作社”,提升了石台县农业防控水平。

 

推进三产融合,打造产业亮点。园区建设过程中,着力推进粮食产加销一体化发展、农业与服务业、农旅融合发展,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以凤台“粮食银行”为依托,粮食产业前端向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种业等延伸,后端由粮食种植向订单、产地烘干、加工流通等延伸,与五粮液集团签订购销合同,将“凤台糯米”成功打进西南市场,实现了“凤粮入川”的战略目标,构建了集科研、良种繁育、种植、加工、流通贸易、粮食银行于一体的粮食产业全产业链。园区示范推广“稻虾共作”“稻鳖共作”等稻田综合种养融合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产业界限,实现水稻、水产两大优势产业的有机融合。伴随园区农业生产服务业快速发展,园区农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不断深入。充分利用周边凤台电厂发电产生的余热,发展食用菌、鲜切花、热带鱼生产,把不利条件转化为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依托果树采摘基地发展采摘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亮点纷呈。

 

图片


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举措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园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服务。自创建以来,先后成立了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管委会、安徽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投资管理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凤台县农科教统筹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园区建设的日常运行机构,核心区管委会和投资管理委员会及园区投资公司,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科技引进、资金融通、企业的孵化、项目申报、项目建设等提供全面服务和强力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园区建设。

 

加强政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扬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聚集科技资源和要素,构建了各种类型的科技研发平台21个,实施各级科技项目近百项,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机制。

 

图片


健全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体系。园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健全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园区内以托管服务为主的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达到106个,在核心区所在地凤台县实施统一生产经营的托管服务面积达12万亩,涉及农户近8000户,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全面推广,植保无人机社会拥有量300多架,日作业能力达20万亩次,专业化防控覆盖率80%,蝗虫、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处置率达到100%。通过提升生产托管对小农户的覆盖率,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集体增益。2020年12月,园区加入了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探索打造安徽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升级版”。

 

完善体制机制打造“皖北”现代农业高地


目前,园区引领示范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还未充分凸显。园区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缺乏针对农业科技园区的支撑政策体系,特别是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和社会投资政策,导致园区科教资源和创新型企业的集聚力度不强。核心区内除科技推广服务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外,蔬菜绿色增效示范园、粮食绿色增产示范园及林果产业园等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等配套实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此外,园区蔬菜、林果产业加工发展相对滞后、粮食产业精深加工及文化休闲旅游产业有待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尚需进一步推进。下一步,园区将制定完善支撑政策体系,通过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新业态,进一步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开展产学研合作,设立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平台。开展蔬菜、林果、粮食加工技术与产品的研发与引进,培育、引进相关农产品加工企业,促进粮食、蔬菜、林果等农产品的粗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利用园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与农业生产景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在发展实施农业、提高机械化的同时,积极应用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建设数字农业、数字乡村,把数字技术同育种、栽培、加工、流通技术等紧密结合,提高园区农业绿色发展的能力,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持续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整合园区基础设施、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新型城镇化等各类资源,兼顾园区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强化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确保产出高效、产品安全。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展循环生态农业,打造水体洁净、空气清新、土壤安全的绿色园区。依托园区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促进农业与旅游休闲、教育文化、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创意农业,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振兴。

 

作者:淮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22年第1期


  • 上一条新闻: 从采摘到发货只需8小时,丹东草莓争分夺秒挤进年货节

  • 下一条新闻: 我国转基因品种产业化应用试点有序进行
  • 返回上级新闻
  •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联系我们 |后台管理
    电话:0635-8352167 传真:0635-8352167 手机:18006358665  13963590293  
              Copyright ® 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前沿网络
    公司声明:我公司所披露的一切信息、登载的一切文章,其内容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引用,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