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联系人:付经理
  手 机:13963590293 18006358665
  电 话:0635-8352167

  传 真:0635-8352167

  网 址:www.lchzgs.com
  地 址:聊城市高新区九州生物产业园

   公司声明:我公司所披露的一切信息、登载的一切文章,其内容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引用,侵权必究!
   公司简介
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由中国救灾协会投资控股,直接服务三农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注资1.91亿,占地96亩,厂房12600㎡,生产线6条,从业人员596人,高级技术人才61人,其核心技术就是直接引用日本酵素菌及相关技术,产销华稔酵素菌系列生物有机肥。公司产品自投放市场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口碑与信誉,已获取农业部正式登记:即:微生物肥(2005)准字(0166)号。
   尤其自2008年以来,公司与日本酵素世界社深层次合作,与山东省科协,聊城大学农学院及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系)的专家教授们密切合作,利用酵素菌2号,去粗取精,吐故纳新,在第一第二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优化与升级,相继开发出“保健养生酵素液”“酵素畜禽益生增效素”“酵素鱼肥”“酵素调水剂”“肥水剂”“酵素土壤消毒培肥剂”“酵素土壤修复剂”“酵素菌育苗营养肥”“酵素菌腐熟有机肥”“酵素菌冲施肥”“BYM酵素液(原丰产王)”“酵素菌土壤改良剂”“有机物料腐熟剂”等第三代系列产品。且年产量达12.68万吨。公司新一代产品获中国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中国杨凌农业科技博览会后稷金像奖;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使用本公司产品,具有活土养根,防病抗衰,壮棵丰果,增色提亮,优质高产等良好功效,是当前国家号召发展标准化农业,确保农产品安全的首选佳品。



· ACS Cent&nb...
· 肠胃不舒坦,酵素帮你舒缓~
· Cell |癌症患者药...
· Cell子刊:肠道菌群对抗生素如...
· 压力下菌群也会变,维护肠道菌群平...
· 一种肠道微生物(Alistipe...
· 近500位百岁老人揭秘,长寿秘诀...
· 肠道渗漏的细菌碎片影响脂肪代谢
· 川大华西医院胡建昆教授团队在ST...
封面专题|一粒种子的长情
阅读:613次 【字体:

2022年4月,由中组部组织开展的第十六届全国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圆满结束。其中讲述我国著名玉米育种家程相文的专题片《一粒种子的长情》荣获典型事迹片一等奖。

《一粒种子的长情》讲述了什么故事?为何能在全国上百家制作单位、几百部影片中脱颖而出喜获一等奖呢?《一粒种子的长情》又是如何策划并实施拍摄的呢?

图片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科技部农村中心从全国百家制作单位中,遴选了5家单位制作“建党百年精品教材”,河南德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那么,该如何确定选题呢?应该选择谁作为采访对象呢?

民以食为天,粮为邦之本。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一粒种子,关系着中国人的饭碗安全。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遴选,拍摄团队最终决定将我国著名玉米育种专家、鹤壁市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程相文作为“建党百年精品教材”拍摄对象。程相文作为深耕玉米育种几十年的著名专家,采访过他的媒体很多,相关专题片、纪录片数不胜数。如何能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这给了摄制组巨大的考验。

拍摄前,农村中心组织相关专家召开了多次选题探讨会,由专家指导拍摄、确定采访思路———要深挖主人公故事细节,做一部有血有肉、有高度但又不失温情的纪录片,以细节、真情打动观众。

《一粒种子的长情》拍摄历时20天,拍摄了长达1000分钟的素材。经过近一个月的精心制作,最终形成了宝贵的30分钟节目。《一粒种子的长情》在2021年“七一”期间播出,为建党百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2021年3月,摄制组在海南省三亚市的玉米试验田里,见到了程相文。此时正值新春佳节,三亚阳光明媚,绿意盎然。清晨日头刚起,86岁的程相文戴上草帽,穿上白大褂,一头钻进了玉米地里。

程相文说,在海南,春节期间正是玉米套袋、授粉的关键时期,也是一年中玉米育种最繁忙的季节。农时不等人,为此,他每天早早地带着助手来到试验田。授粉,是玉米育种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必须赶在上午9点至下午3点之间进行。早了,花粉还没有散出来;晚了,花粉又会丧失活性。而这个时段,三亚的玉米地就像一个大蒸笼,气温常常高达三十八度……

经过多年的耕耘,如今的程相文已经是我国首屈一指的玉米育种专家。他先后选育出39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和省级审定14个;荣获科技成果奖49项,其中国家省部级10项“;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程相文和袁隆平、李振声等人被评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

但是谁能想到,视玉米种子比命更重要的程相文,早年却因为学农而感到丢人。学农这件曾羞于提起甚至极力掩盖的事,最终成就了他。

结缘:从排斥学农到立志扎根农业

1936年,程相文出生在河南省郑州市郊区的一个小村庄,高中毕业后前往河南省中牟农业专科学校就读。学农在当时并不光彩甚至可能被嘲笑,程相文选择隐瞒。

1963年,程相文被分配到河南省浚县农业局原种场做技术人员。那一年的雨水格外多,程相文一到浚县,就被安排去参加抗洪工作。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水,乡亲们怕地里打不出粮食,得知程相文是农业技术员便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他,能不能想个法子,让地里多打点儿粮食?

据史料记载,16世纪玉米传入中国。此后,逐步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在浚县,玉米是主要农作物,当时全县玉米种植面积数十万亩,但是亩产只有50多公斤。父老乡亲的话震撼着程相文的心,一连几天,他都睡不着觉。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培育出能高产的种子,让乡亲们都能吃上饱饭!那么,该如何培育高产的玉米种子呢?

玉米是单交种,只有一代的杂交优势最强。用二代的种子,亩产就会减产30%左右。因此,必须一年一换种。但在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玉米。当年收获的玉米种子在第二年才能育出来,农民要等到第三年才能种上。在海南则不同,这里一年长夏无冬。当北国千里冰封的时候,这里依然暖风和煦,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物种资源。

如果把当年在北方种植的玉米,11月份拿到海南岛播种,来年3月份就能收获,当年就能赶上北方播种玉米,育种时间比在当地提前一年!因此,程相文下定决心要进行南繁北育。


耕耘:六十年南繁北育路

1964年11月,28岁的程相文按照浚县农业局的安排,扛着50多斤重的玉米种子,独自一人出发了。挤火车、转汽车、坐轮船,辗转奔波一二十天后,程相文终于来到了目的地———海南省三亚市田独镇罗篷村。他在这里租了8亩荒地,牛拉肩扛,开垦出4片试验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海南岛一片荒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极差。生活条件也十分艰苦,没有自来水、没有电,租住在村民家中的程相文,常常因为下雨没柴烧火而吃不上热饭。

这些困难程相文都没怕过,他说最难对付的是天灾。在海南育种的第一年,他培育的玉米苗,便遇到大旱,眼看种苗就要枯死,他心急如焚,担起水桶挑水抗旱,肩上磨出了血、脚上磨起了泡,整整14天,才使种苗返青。一天晚上,他正在浇玉米,一条毒蛇突然窜了出来。他借着月光本能地挥起铁锨砍过去,那条毒蛇被砍成两段。可是试验田里的玉米苗不见长,只发黄,病恹恹的。程相文知道是地里缺少了氮肥,但当时市场上买不到化肥,能解决的办法只有追施人粪尿。

程相文四处打听,终于在几公里外的一家海军医院里找到了一个公厕,他如获至宝,赶紧借来一副木桶挑了起来。一担粪水70多斤重,他每天都要往返十几趟。到第四天的时候,累得头昏眼花的他,一不小心滑到一米多深的粪池里。在附近放牛的黎族老乡听到呼救声赶过来,扳倒一棵芭蕉树,费好大的劲,才把他从粪池里拉了上来。

几位黎族老乡都被程相文感动了,就自发地组织起来,帮他一起挑粪。7天时间,硬是把8亩试验田都施了一遍肥。这一年,他从海南带回了自己培育的第一批玉米杂交种子。经过在浚县当地种植,亩产从100多斤一下子提高到六七百斤。第一年海南育种,便大获成功,这让程相文坚定了南繁北育的信心。而这一干,就是将近60年……


超越:二十年磨一剑,“浚单20”问世

“浚单5号”“豫玉10号”“国审豫玉11号”“浚单18”……一个个玉米良种相继在程相文的手中诞生。但是,工作上要求完美的程相文,对这些品种依然不太满意。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节多发高温、干旱、阴雨寡照等灾害性天气,病虫害频发,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玉米生产。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选育和推广高产抗逆优良品种是最有效的途径。1991年,程相文带领团队正式展开了“浚单20”的研发工作。人们常用“怀胎10月”来形容母亲的艰辛,而“浚单20”从开始研发到最后诞生,用了整整20年。

“选育一个优良的玉米杂交种,首先要从选育亲本开始。”所谓亲本,就是两种不同的玉米自交系即父本和母本,通过对父本母本的选育从而组配出优良玉米杂交种。“选亲本”最难。要先搜集玉米材料,分析其优缺点,然后分别经过3年6代自交,形成各自稳定的父本、母本自交系。要为“浚单20”找到优秀的“父亲”和“母亲”,即使在不走弯路的情况下,也需要6年时间。

选育亲本完成后,“浚单20”开始了杂交组配。这就像是在几十万个档案中为白血病人进行血液配型,无数次的试验,结果还是一个未知数。面对上千个组合,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对比分析。天气一热,或者刮风下雨的时候,都要对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仔细观察,看它的耐热性、抗倒伏性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一个组合的优缺点。十几年如一日的田间劳作,枯燥无味的学术实验,这是对每一个育种家的身心考验。因此,有的科研人员一生也选育不出一个“国”字号的品种。但是,程相文的身上却有着异于常人的特质。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程相文主持的“玉米单交种‘浚单20’选育及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浚单20”有着许多品种无法比拟的优点:株型紧凑、株高穗位适中、籽粒产量高、结实性好、后期灌浆快、耐高温干旱及阴雨寡照、综合抗性好。它的育成,实现了我国玉米核心种质资源改良的重大突破。

2003年,“浚单20”被列为国家重点示范推广玉米新品种。目前已累计推广种植3亿多亩,成为黄淮海地区最大、全国第二大玉米种植品种。

2011年1月2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鹤壁市农科院视察后,很受感动。温总理动情地说“:我这次来,第一老程忘不掉,第二‘浚单’忘不掉。我给‘浚单’系列的玉米种子起一个新名字,叫‘永优’”。

近60年时间里,程相文带队培育的玉米新品种产量逐年提高。2005年、2007年,15亩“浚单20”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为1006.85公斤和1064.78公斤,两次创造同面积全国夏玉米高产纪录;2008年,首创万亩核心区连片种植和全国夏玉米同面积最高产量两项纪录,2009年,万亩核心试验区小麦与上季玉米一年两熟平均亩产1522公斤,在国内率先实现万亩连片一年两熟亩产超吨半粮……

从每亩一百斤到“吨半粮”,程相文不仅早就实现了当初老百姓“黄窝头让娃们吃饱”的愿望,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产奇迹。


图片

生活:家庭的“编外成员”

《谁说女子不如男》,这是程相文最喜欢的一首曲子。歌词中透露出他对妻子的无限怀念。从1964年起,程相文几乎每年春节都是在海南的玉米育种基地里度过的。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他却只能与玉米为伴。对于玉米,程相文眷爱有加。而对于家人,他却照顾甚少,被家人称为“编外成员”。

1994年,程相文的妻子患上了脑血栓,在病床上一躺就是十几年。2006年,妻子突然病情加重,大家都劝他在家里好好照顾妻子。但是程相文却放心不下他远在西北实验基地里的玉米。2006年8月17日,妻子带着对程相文、对儿女的眷恋离开了人世。妻子离世,自己却没有陪在身边,这也成为了程相文一生的遗憾。


信仰:迟来的入党,不变的红心

“入党是党的人,不入党我也是一名党的科技工作者,我决心在有生之年,把自己学到的全部知识贡献给党,奉献给人民。”这是程相文向党组织递交申请书的一段感人话语。从1960年在高中读书时开始,程相文每年都要写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在当时,因为家庭成分问题,一直没有结果。

1980年1月25日,是程相文终生难忘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程相文说,把自身的工作做好,培育更多更好的玉米新品种,就是对党、对人民最大的忠诚。特别是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这些都让程相文干劲十足。

程相文说,最近几年,他主要在做高产优质玉米、绿色高效玉米、机收玉米、特用玉米等方向的科研攻关,希望通过他的努力,早日培育出早熟、抗倒、水分低、宜机收的玉米新品种。

中国饭碗要盛中国粮食。望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地,程相文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农民都种上咱们国内育出来的好种子。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个民族,他会为这一目标奋斗终生!


  • 上一条新闻: 观察|大豆价格高开低走,如何保障农户种粮收益?

  • 下一条新闻: 封面专题|孙建设:扎根太行的“苹果教授”
  • 返回上级新闻
  •  

    首 页
    | 公司简介 | 产品展示 | 公司动态 | 行业资讯联系我们 |后台管理
    电话:0635-8352167 传真:0635-8352167 手机:18006358665  13963590293  
              Copyright ® 中国聊城华稔酵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前沿网络
    公司声明:我公司所披露的一切信息、登载的一切文章,其内容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和引用,侵权必究!